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产业发展 >森林生态食品业
站内搜索
检 索
市场化运作 产业化发展 努力实现黑木耳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信息来源: 2013-09-13 

        近年来,呼中区党政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的发展战略,以加快经济转型为根本,以改善民生为宗旨,依托纬度高、温差大、土壤纯净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科学地提出了“培育富民产业,打造寒地黑木耳之乡”的工作目标。结合“全民创业”、“家庭致富”工程,按照“建立一个产业基地、培育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促进一方群众致富”的思路,走出了一条具有呼中特色的黑木耳产业发展之路。2012年,全区共养殖黑木耳5000万袋,产量实现2982吨,创造产值23650万元,职工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而且还促进了生态型主导产业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发展黑木耳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建设示范基地,引导产业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林区社会陷入“两危”困境中,部分职工为改善生活条件,自发利用剩余物进行黑木耳养殖。由于养殖户零散生产,菌种质量难以保证,栽培技术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养殖规范和标准难以实施,产品质量差异大,难以成形产业规模。2005年,区委、区政府在财政、财务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300余万元建设了总面积22.6万平方米的有机食用菌(黑木耳)养殖示范基地,培育标准化养殖示范户50户,养殖黑木耳300万袋,产量达12万公斤,年创产值600万元,户均增收在6万元以上。区委、区政府惠民、利民的措施,很好的发挥了基地“蓄水池”作用,为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1月,呼中区黑木耳养殖基地顺利通过省绿色食品工作领导小组验收,晋升为全省唯一一家“有机黑木耳种植科技示范基地”。2011年,呼中区实施“寒带有机黑木耳基地及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累计投资4000余万元,对“有机黑木耳种殖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提档升级,并在碧水、呼源两镇新建有机黑木耳养殖基地各1处,标准化养殖基地面积达到了408亩,全区黑木耳养殖总面积达到了5000亩,并重新修订了《有机黑木耳园区管理办法》、《AA绿色食品标准》、《有机黑木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对养殖基地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和技术指导,黑木耳产业逐步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

        (二)加大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为推进黑木耳产业迅速向纵深发展。呼中区将黑木耳产业发展与家庭致富工作相结合,共同纳入到《呼中区局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考核责任制》中,并与各镇场党政一把手工资奖金挂钩。出台了《黑木耳产业发展规划》,对养殖户实行了“三个优先”的政策,即优先提供金融贷款、优先提供养殖物资和优先入驻园区。积极协调电业部门,将养殖户电费由每度1.1元下调为0.52元,义务为地处偏远的47户黑木耳养殖户架设了供电线路;协调邮政、铁路等部门降低了黑木耳邮寄费用。多年来,共为养殖户提供贴息贷款1000余万元、无偿提供板方材1076立方米、小杆2760立方米、厂房场地8万余平方米,为黑木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三)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成果转化。为提高黑木耳产品质量、产量,呼中区与地区农科院、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利用养殖户闲暇时间,邀请有关专家为广大养殖户传授黑木耳养殖技术,举办培训班50余次,累计培训人员18000人次。组建了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和基层服务队,对种植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保障服务,重点推广提前催芽、全日光栽培、小孔养殖等技术,彻底改变了以往黑木耳的“傻、大、黑、丑”形象,呈现出个小、色正、形好、肉厚、味美的特点,使我区的黑木耳兼有了优异品质和良好卖相,受到了各地客商的一致赞誉。投入科研经费20余万元,成功研发了麦饭石有机微肥添加技术,黑木耳产量由每袋平均9钱提高到1两2钱,全区黑木耳产量提高了30%。2013年,呼中麦饭石黑木耳通过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科技鉴定,木耳多糖、蛋白质等主要营养成分,分别比本地、外地黑木耳高出15%和23%,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比本地、外地黑木耳高出12%和27%。由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呼中区麦饭石黑木耳售价从原来每25元/斤提高到现在的42元/斤。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促进了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壮大联合经营体,发挥典型示范。呼中区在发展黑木耳养殖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协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带动作用。在区农委、科技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呼中区黑木耳养殖协会,共吸收会员4175人,占全区黑木耳养殖人数的83.5%。在黑木耳协会的基础上,以养殖大户关兴武、郭启民为核心,成立了2家黑木耳养殖合作社,现有社员192户、480人。合作社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捆绑式发展模式,统一菌种选育、原料采购、生产规程和市场销售,共同应对选种、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风险,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2008年,为扩大合作社养殖规模,降低黑木耳养殖成本,区政府无偿为呼中麦饭石黑木耳合作社提供发展基金10万元、剩余物700立方米,帮助其建成了年产100万袋三级菌包生产线。2013年,呼中区将帮助其解决300万元银行贷款,用于菌包生产线的扩建。生产线竣工后,菌包年产量可达500万包,并新增一套黑木耳烘干设备,可满足全区近3000吨黑木耳快速烘干的需求。在协会和合作社的带动下,2013年全区黑木耳养殖达到了5500万袋,预计可实现产值2.6亿元,有望提前2年完成职工人均增收2万元的工作目标。

        (五)打造知名品牌,树立高端形象。呼中区坚持“以标识为基础、以品牌为核心”的原则,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大了对黑木耳绿色食品标识认证力度。在已注册“奥拉岭”、“汇玛河”等有机食品标识的基础上,积极注册“麦饭石”有机黑木耳商标,并充分利用“哈洽会”“蓝莓节”等各种活动和展会,提高“寒带黑木耳之乡”的知名度。从2005年起至今,先后50多次组织养殖户700人次赴齐齐哈尔、哈尔滨、济南、北京、广州等地参加各种山特产品展会。我区职工刘兆文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唐人街大厦开设呼中区绿色食品专柜,经营黑木耳、蘑菇等绿色食品,黑木耳每市斤售价超过百元,年营业额40万元,纯利润在10万元以上,为我区黑木耳进入高端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兴建龙头企业,推动规模发展。呼中区按照“产业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的发展思路,成立了呼中森林大益有限责任公司。投资432万元建成了大兴安岭地区第一家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食用菌精深加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加工厂,年可生产三级菌包300万袋、加工食用菌150吨。完成了黑木耳生产由小作坊加工向工厂化生产的过渡,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组织科技人员成功研发了压缩木耳、食用菌即食产品、山特产品礼包等高端产品,在保证菌种质量的同时,解决了食用菌精深加工的问题,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呼中区黑木耳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基地示范、职工参与、合作社互助、公司精深加工”的发展模式,实现了黑木耳产业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黑木耳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呼中区黑木耳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森林资源消耗大、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附加值偏低、缺少精品品牌等问题,产业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壮大生产基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要通过不断壮大规模、推广科技和完善标准,推动黑木耳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要壮大产业规模。发挥产业基础优势,继续培育和壮大产业规模,放大兴业富民效应。力争在三年内,全区黑木耳养殖规模扩大到1.5亿袋,实现产值7.5亿元,把呼中区打造成大兴安岭最大的有机黑木耳养殖基地。二要强化科技支撑。要组建至少1家食用菌专业科研机构,采用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法,培育2-3个本地优质菌种。积极同东北林业大学、省微生物研究所、地区林科所开展技术合作,做好黑木耳有效成份和药用价值的分析工作,为高端产品市场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三要统一产业标准。将全国各地先进技术与本区经验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和制定新的《呼中区黑木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养殖户开展行业间、协会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养殖户按标准进行生产,促进产业标准化水平快速提升。

        (二)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当前,要做好大兴安岭呼中森林大益有限责任公司高端产品研发和麦饭石黑木耳合作社300万袋三级菌包生产线建设,使其尽快投产达效。在今后的2-3年内,新增年产量在500万袋以上的菌包生产线2-3条。并要着力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加工型和外贸型黑木耳龙头企业,推动黑木耳产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三)加强政策扶持,保障产业良性发展

        要坚持政府推动、典型带动、品牌拉动,为林下黑木耳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要将此项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核心内容,把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列入区局的重点工作予以考核,并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二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制定和完善黑木耳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完善区、镇、养殖户三级食用菌服务网络,在黑木耳养殖、菌包厂建设和产品加工等发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和扶持。三要壮大经营合作体。要积极培育有一定影响规模、对产业结构调整和黑木耳产品发展具有较大影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产销联合体。要在现有协会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经营、共同发展的模式,不断的壮大合作社社员数量,增强应对市场经营风险的能力。四要加强信贷扶持。出台优惠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政策性贴息贷款,以奖代投、规模化补贴等方式,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养殖大户、标准化基地、科技研发、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给予支持,确保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五要解决原料供需。积极协调好资源管理等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本着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最大范围的合理利用我区伐区剩余物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规范设置木屑粉碎点。要充分利用好除桦木以外的阔叶木屑做为黑木耳替代原料的栽培和试验推广工作,减轻产业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六要树立精品品牌。要依托呼中有机黑木耳绿色天然、质好价优等优势,深入实施“名品名牌”战略,争取早日通过ISO9000认证、条形码申请、原产地认证等工作,培育区域性特色品牌。要充分利用好节庆活动和各种展会,不断扩大产品销路,提高“寒带黑木耳”知名度。适时组建销售集团公司,统一黑木耳商标、品牌,做强做大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力争在3-5年,高端市场销售量占到总产量的70%以上。

        三、发展黑木耳产业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呼中区委、区政府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不仅把黑木耳养殖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生态型主导产业的经济工作,更是将其作为改善民生、提高职工群众收入的民生工程来抓。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大量投入,才促进了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政策扶持是做好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黑木耳养殖过程中,区委、区政府出台了风险政府担、利益群众享的惠民政策,通过贴息贷款、技术指导、无偿提供厂房、场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打消了职工群众的疑虑,带动更多职工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三)基地示范是做好产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我们通过完善基地建设,不仅为养殖户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平台,还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和生产技术规范化,促进了产业正规化发展水平。

        (四)联合经营是做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黑木耳产业发展中,我们积极探索产业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按照养殖户自愿加入的原则,成立了2家麦饭石黑木耳专业合作社,把192户农户联合起来,充分发挥上接市场下联养殖户的优势,把黑木耳生产、运输、销售有机结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促进了黑木耳产业的不断壮大。

        (五)科技创新是做好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大发展的“源头”。在发展黑木耳产业中,我们依靠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向广大养殖户普及小孔无根、分级晾晒等先进技术,并组织技术人员,研发麦饭石黑木耳,既提高了30%的产量,又改善了产品的品质,经济效益也得到大幅度提升。

        (六)龙头企业是做好产业发展的重要链条。针对我区黑木耳产品大部分生产效益被中间商赚取的实际,我们组建了森林大益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了食用菌即食产品,使黑木耳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不仅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壮大和提升了产业的规模、档次。

        (七)打造品牌是做好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品牌的转变,在北京等地的市场上,呼中区麦饭石黑木耳售价由原来的40元/斤提高到100元/斤。因此,树精品品牌,打造拳头产品,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生产经营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监督举报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主办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承办
备案序号:黑ICP备0500532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2327000040

黑公网安备 23272202000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