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产业发展 >生物医药业
站内搜索
检 索
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 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6-05-27 

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中药制造业受益于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销售收入、资产、企业数和从业人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对外贸易稳步回升,行业总体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十二五期间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年末和2016年初,又相继出台了《中药材保护与发展规划(2015-2020)》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两个纲领性文件,“十三五”期间,中药产业在主管部门、企业主体和金融资本的共同投入下,将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布局,具体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建设、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以及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药产业将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必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使中药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要力量。新一轮中药产业发展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一些中药资源大省纷纷加快中药产业化步伐。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已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当今,中药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中药产业大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医理论和中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海内外华人中广泛传播,而且得到世界愈来愈广泛的重视。目前,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各种类型的中医药机构,世界天然药物贸易额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我国的中药产业在充满挑战与威胁的世界环境中渐渐迎来了希望的曙光。

北药开发是黑龙江省发展经济的一项重点内容。通过多年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北药发展的政策,涌现出一批国内知名医药企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北药开发的认识,一批农民由于种植药材而劳动致富,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人们投身发展北药的积极性。随着国家重点支持振兴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贯彻落实,北药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必将迎来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如今黑龙江省已初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医药发展模式。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为北药开发的长足发展增添了后劲。

综合以上原因,结合产业政策与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第一章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现实基础

 

一、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意义

1、加快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是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

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认定办法》,《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政策的需要。

2、加快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是全国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争得一席之地的需要

在人类新的生存理念、新的生活方式推动下,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药物在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中愈来愈受到重视,集绿色、安全、预防、保健、治疗于一体的中药产业正在成为世界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中药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快大兴安岭地区中药产业发展,对开发利用大兴安岭丰富的资源优势,实现大兴安岭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意义。

3、加快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是摆脱林业产业危机,寻找替代产业,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途径

大兴安岭是国有大型林业企业,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主,开发建设四十多年来,随着林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全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和挑战,经济发展的目光逐步向精深发展和寻找林下资源方向发展。从近年来中药材生产的投入产出分析,野生药材采集、加工的纯收益一般在农作物种植的两倍以上。同时,发展中药产业对优化调整林业结构,提高林业职工素质和繁荣林区社会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4、加快发展大兴安岭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是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实现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突破口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龙江医药经济强省的美好蓝图。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做到全省经济协调发展。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寒温带生物资源的富集地,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中药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加快中药产业发展,将其培育成大兴安岭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实现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5、加快发展大兴安岭地区药材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和重大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嫩江将成为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北方大中城市的重要水源地。搞好大兴安岭地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二、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1、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东经121°12′至127°00′,北纬50°10′至53°33′。东西横跨6个经度,南北纵越3个纬度,属于寒温带气候。拥有广袤森林资源,林下野生药材自然蓄积丰富,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中药材生长地区。

境内山岭相连,河水流域密布,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度低、温差大。土壤有8个类型(斑壤石质土、灰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土、白浆土、黑土、淋溶黑钙土、草甸及沼泽土),肥力大,适合野生药材生长。大兴安岭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东西伯利亚寒温带针叶林向南延伸的部分,在我国植被区划上是一个独立的区域,即“寒温带针叶林区域”。但其南部延伸到温带草原区域,形成山地森林植被,因此,生物组成较一般寒温带针叶林区域的组成复杂、丰富并具独特性。复杂地形地貌和多种土壤类型为各种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自然条件。大部分地区依然保持着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自然风貌,大气、水体、土壤中的化学污染很少。上述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大兴安岭成为我国“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和“野生中药材之乡”。大兴安岭现有各类植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有黄芪、苍术、赤芍、沙参、百合、断肠草、柴胡、龙胆、紫菀、杜香、杜鹃等85192600余种;其中《中国药典》收列的主要品种达百种,常年收购经营的中药材50多种,属国家规定的珍稀濒危保护药材20多种。储量高达170多万吨,市值约10亿元。

同时,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动物资源300多种,其中鸟类1640250种,兽类61656种,鱼类1784种,两栖动物247种。栖息着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有紫貂、貂熊、原麝、驼鹿、棕熊、金雕、花尾榛鸡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5种。

2、中药材利用历史悠久,种植加工初具规模

本区少数民族生存时间较早,少数民族利用中草药历史悠久。大兴安岭林区药材开发工作开展较晚,但发展较快。几年来,我区药材开发工作在全区各级领导和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开发思路符合区情、资源底数比较清晰、种植品种基本明确、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产品开发初见成效、龙头企业正在加强的局面。全区药材产值由2001年的3920万元,增长为2014年的79768.5万元,年均增长速度30%以上。其中种植业195063亩,产值56570.5万元。药品及保健食品加工业产值10852万元。中药材采集业产值12346万元。

3、地区已具备加快资源开发的基本支撑条件

大兴安岭地区已具备加快中药材资源开发的基本支撑条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方针以来,大兴安岭的交通、通讯、水利、电力、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一大批重大骨干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高等教育、职业和专业技术教育、技术研发机构有了长足发展。

三、地区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野生资源保护滞后,缺乏有效保护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滞后,珍贵稀有品种濒临危机,供求矛盾加剧。由于项目少,资金短缺,科技力量薄弱,我区一些珍贵稀有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驯化和开发利用工作滞后。加之我区地缘辽阔,不利于有效保护,而有些产区大多人烟稀少,位置偏远,在难以实施有效保护的情况下,乱挖乱采野生药材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一些野生药材资源破坏严重,市场供求矛盾加剧,严重限制了我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滞后,基地规模偏小

目前,我区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政府引导,苗圃为主体,药农自发进行生产为主,根据当年市场行情安排生产。但千家万户式的生产对药材的集约化生产有不利影响,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整体规划、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多渠道、社会化、市场化投融资机制还远未建立起来,产业化体系建设的许多关键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国家发布施行GAP标准势在必行,中药材基地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招商引资大企业和大集团在地道药材产区建设生产基地,再由基地带动农户的发展趋势急需加强。

3、产业化生产程度低,缺乏大企业带动

虽然大兴安岭野生资源丰富,比较优势明显,但由于国家和省在产业政策上扶持力度较小,药材行业始终没有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与粮食、水果、蔬菜等作物相比,缺乏有关大型综合性项目的带动,资金投入比较少,导致中药材在规范化生产基地、市场基础设施、商品物业流通、信息网络服务,产后贮藏运销和产品包装加工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技术装备落后,初加工能力较弱,自动化程度还很低,在产后原料精选、分级提纯、浸膏提取等加工方面技术还相对落后。企业规模较小,深加工比例较低,缺乏大企业带动。

4、科技含量偏低,研发创新能力较弱

一是科研项目较少,生产技术落后。国家和省对我区中药材生产方面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栽培示范等方面扶持力度较小,因此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良种生产繁育体系建设、先进适用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新品种选育和引种推广、野生资源人工栽培驯化、新产品研究开发、科技成果交流等工作还相当落后,直接影响到药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二是科研力量比较薄弱,产学研缺乏有效地组织。地区缺乏专门从事中药材栽培、育种、资源保护利用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力量分散,技术装备不够先进,难以提供高效的技术支撑。三是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不足。药用作物栽培专业人员少,而且知识欠缺,指导生产实践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在项目少、经费紧的情况下,技术推广服务跟不上中药材生产发展的需要。四是药农科技意识不强,行业组织欠缺。凭经验种植、粗放管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多数产区缺乏药农自发形成的行业组织,药材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5、销售渠道不畅,市场流通体系急需健全

流通企业在整个药品供应链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运营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供应链的成熟程度,体现着供应链的增值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赢利,不能单靠购销价差,而应靠综合性服务,通过全面优化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以提高效率,降低库存,进而降低成本,获得价格优势。与此同时,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运作质量,拥有稳定的市场。

从全国中药材形式来看,表现为药材价格忽高忽低,很不稳定,不同年度间变化幅度大,最高价是最低价的24倍。地区药材行业没有建立稳定、通畅的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只能随行就市,效益波动较大,难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因为大兴安岭地区药材来源有限,加工规模有限,直接影响市场流通体系的不完善,不健全。流通体系的建设需要从规划、基地建设、企业生产、市场品牌、多渠道融资等方面加强建设,以促进药材市场流通体系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大兴安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区“发展六在产业、实施三大工程、营造两大环境”工作思路,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和开发中快速发展的原则,紧紧抓住全球天然药业兴起和国内中药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利用大兴安岭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两大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整合中药产业资源,将地区中药产业做大做强;依托现代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努力形成几个知名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加快构建“五大体系”即建设野生药材资源保护体系、药材药源基地体系、药材生产加工体系、医药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五化”即中药材种植基地化和规范化、制药企业现代化、药品生产标准化、中药产品品牌化和医药市场国际化;通过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大兴安岭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极,带动地区经济全面振兴,实现富民强区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利用大兴安岭自然环境寒冷、生物资源丰富多彩、中草药多种多样的特点,实行重点品种保护、连片抚育、基地种植、合理布局,推进基地化建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重点建成几个主导方向明确、专业化水平高的中药材种植区或种植带;以现有中药加工企业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加工业布局,分地区、分品种构建中药材初加工、深加工产业链。

2、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我区是全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具有独特的植物区系组成成分,要从我区特有的珍贵品种和优势品种入手,突出大兴安岭药材资源产业特色,发挥大兴安岭生态环境优势,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与先进工艺研究开发新药品、新剂型,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和关键技术,全面提高中药研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打造兴安北药品牌。

3、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

以国内、国际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争创精品名牌,大力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4、坚持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经营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严把种植、研发、生产、经营规范标准要求,加快认证步伐,形成从药材种植到药品进入市场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

5、坚持开放式开发原则

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公司+科研+基地”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把区域内外各自为战的无序竞争和生产力整合起来,促进中药产业规范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结合大兴安岭实际,灵活发展研发在外、生产在内;种植在内、销售市场在外等多种区域分工生产经营方式,构建开放式、跨区域、国际化的中药产业。

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采取切实可靠的措施,加强对濒危和紧缺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提高野生药材人工栽培技术,促进人工繁育和种植基地建设,做到中药材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发展目标、战略定位和布局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重点抓好珍贵野生药材资源保护、药材药源基地、药材精深加工、药材产品研发创新、药材流通五大体系建设。到2020年中药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

建立珍贵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15.5万公顷,重点建设呼中原麝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松岭草苁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加林局黄芪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呼玛河湖通河野生五味子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呼中岩高兰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呼玛缬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加林局苍术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加林局赤芍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图强野生灵芝药材保护资源区

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中药材种植(野生药材人工抚育)面积达到50万亩;积极开展研发创新,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取得10保健食品批准文号,药品生产龙头企业取得药品批准文号8个;在加格达奇区建设“中国寒温带中药材批发市场”。快速促进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2、近期目标(到2016年)

以保护为主,对近年来破坏严重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野生药材品种,进行有效的保护,建立五大品种保护区,使大兴安岭地区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在三年内得到基本恢复,初步形成保护体系,为做大做强大兴安岭中药产业全面打好基础;加快其它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和营销的规范化、标准化步伐,建设完成野生苍术、黄芪抚育和补植基地,研究野生药材在野生条件下进行人工抚育和补植技术可行性,掌握符合中药材GAP标准要点,达到GAP标准规范化种植。

3、远期目标(到2020年)

研究新药品、滋补保健品、植物药提取等新品种、新技术、新专利,延伸药材加工产业链条;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使大兴安岭成为黑龙江省重点中药材种子繁育基地、药源基地和中药材加工基地;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市场销售网络基本建成,市场开拓初见成效;人才结构得到改善;基本完成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使大兴安岭的药材优势资源得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开发,“兴安北药(森林药材)”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药材生产加工产值达到10亿元,药材产业成为地方经济支柱之一。

二、战略定位

努力把大兴安岭地区建设成为资源独特、绿色天然、技术前沿、产品领先、产业集聚的国际寒地生物“产业谷”和中草药保护开发“集散地”。

1、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和抚育,尽力恢复野生中药材资源种群数量,使地区成为寒温带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

2、充分发挥生态与资源优势,严格按照GAP要求,把地区建设成为北药种植、药食用真菌、药用动物养殖等药材低碳道地药材种植基地群。

3、保护和发掘鄂伦春等少数民族灿烂医药文化,使之成为“鄂药”展示和传承延续的示范区。

4、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龙头企业和科技机构,形成动植物保健品,天然植物生物中间提取物,生物农药,生物医药不同层次的高科技产品,现代中药产业的后发地区。

三、发展布局

根据药材产业发展目标,优化区域布局,加强规范化药源基地建设。各县区局地理自然环境特点及药用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遵循“分区管理、分类经营、集中连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我区药材产业存在的小、散、乱等问题,加强地域专业化种植区(带)建设,以利于加强引导、示范推广、集中服务、统一管理,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对我区药材开发的珍贵野生药材保护、药源基地、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创新产业进行总体合理布局。

1、野生药用资源保护生产基地布局

在加格达奇区、松岭区和呼玛重点药材分布区建立大宗药材野生药材保护生产基地,主要以黄芪、草苁蓉、苍术、五味子、防风、桔梗、白藓、龙胆、柴胡、金莲花等野生药材为主,在塔河、呼中、图强、阿木尔主要以松杉灵芝、原麝、杜香、岩高兰等药用真菌、动物和植物资源为主。

2、中草药规范化生态种植基地布局

岭南地区为中草药规范化生态种植区,如松岭、加区、呼玛、加林达奇林业局等适宜种植区域为集约化种植区;岭北地区为药食用真菌繁育区,如呼中、图强、漠河等进行药食用真菌试验栽培,带动全区药食用真菌业发展;呼玛河流域为野生药材人工抚育区,如塔河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在呼玛河流域内开展五味子等野生药材人工抚育方式的绿色药材;建设道地药材优质种子种苗基地,以古里苗圃和十八站苗圃为主,开展道地中药材良种、种苗繁育基地。

3、药用动物养殖基地布局

以养鹿为主,以新林、韩家园、加格达奇为基地,形成药用动物养殖区,带动全区的药用动物养殖业发展。

4、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布局

以保健食品开发、天然药物提取、饮片加工为主,逐步发展药品生产,重点培育加格达奇和塔河工业园区,拉动全区北药开发快速发展。

5、科技研发创新体系布局

以北奇神药业公司、林格贝公司为基础,建立北药中心实验室(兴安北药检测检滥中心);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开发机制;以农林科学院和塔河中医院北药研究所为主体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联合成立大兴安岭北药、鄂药研发中心;具有规模的北药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产品研发机构,走科技研发促进中草药产业快速开发的科技之路,以科技开发促进兴安北药的快速发展。

 


第四章  主要建设任务及重点工程

 

根据药材产业发展目标,针对我区药材产业存在珍贵野生药材保护力度不大、药材生产基地规模偏小、龙头企业发展速度较慢、研发创新能力不强、流通体系不健全等五个问题,重点抓好珍贵野生药材资源保护、药材药源基地、药材精深加工、药材产品研发创新、药材流通五大体系建设。

2020年,北药产业总投资合计8.86亿元。其中,野生资源保护体系建设投资1.32亿元,北药药源基地体系建设投资2.46亿元,北药精深加工体系建设投资3.78亿元,北药研发创新体系建设投资1亿元,北药流通体系建设投资0.3亿元。资金来源为:中央、省、地县投资2.95亿元,银行贷款及自筹5.91亿元。

一、野生资源保护体系建设

丰富而优质的野生药材资源是我区北药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应结合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黑龙江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和我区实际,要坚持“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做到资源的永续利用,造福子孙后代。

1、珍贵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建设工程

完成呼中原麝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松岭草苁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加林局黄芪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3个省级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基础建设。争取五年内升格为国家级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得到国家资金保障支持。建设6个地区级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争取三年内升格为省级保护区。在保护区内强化保护珍贵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加快种质资源库建设,建立一批繁育基地,加强珍稀濒危品种保护、繁育和替代品研究,促进资源恢复与增长。

1)原麝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东部林区西部,呼中林业局呼中林场西沟境内,地理坐标北纬52°0322.5″~51°4530.9″,东经123°0246.9″~123°3819.4″。属于野生生物类别中的“小型”“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60846 公顷。

2)草苁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位于大兴安岭地区东南部,松岭区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455″—124°0840″,北纬51°0711″—51°1443″,属于野生生物类中的野生植物类型的保护区,总面积13603公顷。

3)黄芪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位于加格达奇林业局东北部的大子扬山林场与罕诺河林场交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50°46.5′~50°54′,东经124°29.5′~125°38′。 保护区总面积10398公顷。

4)五味子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①呼玛湖通河保护区,位于韩家园林业局湖通河林场施业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329″~126°4646″,北纬51°2430″~51°3309″,属于“野生生物类”中的“野生植物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7355 公顷 。②塔河县保护区,位于塔河县塔丰经营所47林班和开库康乡,保护区总面积3500公顷。

5)岩高兰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位于呼中林业局呼源林场境内,以小白山为中心,北是呼源林场,西为呼玛河上游流域。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3°2432.2″—123°3629″,北纬51°3138.6″—51°3950.1″,属于“野生生物类”中的“野生植物类型”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规划总面积12738公顷 。

6)缬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位于呼玛县,保护区面积10000公顷。

7)苍术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位于加林局,保护区面积12000公顷。

8)赤芍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区。位于加林局,保护区面积15000公顷。

9)灵芝野生药材保护资源区。位于图强林业局,保护区面积10000公顷。

2、建立珍贵药用植物监测预警系统

制定出台我区“野生中药材保护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并认真执行,严格执法。建立珍贵药用植物监测预警系统,对珍贵药用植物的生长生产情况进行监测,预测预报其年度和中长期生产量,监测采集和生长状况,对过量采收和资源濒危物种提前预警,为珍贵药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动态的科学依据。提前启动珍贵药用植物恢复工程,边开发边恢复。推广科学采收技术,杜绝野蛮采收和恶意破坏北药资源,不断扩大野生药材人工驯化栽培面积,逐步减少野生资源的压力,即满足人们对药材的需求又间接保护野生资源。

二、药材药源基地体系建设

按照“重点品种基地化、基地品种规范化、规范种植规模化”的原则,采用野生抚育密植与人工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在野生药材原生地最佳培育区和适宜种植区发展相对集中连片的中药材专业种植区。

1、野生药材人工抚育和补植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研究野生药材人工抚育补植技术(苍术、黄芪、桔梗、返魂草、红景天);种子种苗生物学特性有繁育技术;珍贵、濒危药材特种繁育技术;野生药材种质人工优化技术“四大技术成果”。

1)核心试验区建设工程。建设种子、种苗生物学特性及繁育技术实验室;建设种子加工车间;建设种子质量检验中心;建设种子、种苗仓储库;建设基地建设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2)珍贵优良品种繁育区建设工程。建设种质资源圃和品种试验田10公顷;建设珍贵药材育种基地10公顷;建设育苗育种温室大棚等。

3GAP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建设野生苍术、龙胆人工补植、抚育基地各50公顷;建设野生黄芪、桔梗人工补植、抚育基地各50公顷;建设人参人工种植基地10公顷;建设返魂草人工种植基地10公顷;建设红景天人工种植基地10公顷;建设野生金莲花、手掌参、平贝母、兴安升麻、藿香人工抚育、补植各10公顷。

专题一:突出道地性,建设本地道地品种资源圃

中药材品质的核心是道地性,这个理念已经坚持几千年。道地性有二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品种种原的原产地属性。我区黄芪、赤芍、五味子等当地品种繁育应在富集区域补植,使其扩繁,为产业发展做为种源基地。二是种植区域的适应性,每种药材都有气候、土壤、水份的特殊要求,往往适应性是决定因素。

在我区发展药材产业,必须始终强调和坚持道地性原则,并严格品种种子准入。我区已完成品种品质的研究,形成报告,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中药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品系退化,原产地优势和道地性越来越差,甚至有人惊呼“中医药将毁于中药材”。当地品种品源适应性极强,抗病害,品质好,含量足。

在全区共规划15-20处资源圃,含盖10个品种以上,一般每处5001000公顷。政府层面上要专门制发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本地品种种苗产业给予适当补贴,激发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保证产业沿着科学的轨道前进。

 

2、药材GAP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1)野生苍术、防风、缬草、柴胡、黄芩、白藓、赤芍等大宗药材管护生产基地,在加林局、呼玛县、韩家园等地建设,总面积20万公顷。

2)野生五味子管护生产基地,在韩局、呼玛、十八站、塔河等地建设,总面积5万公顷。

3)呼玛越鑫水飞蓟种植基地,在呼玛建设水飞蓟种植基地0.83万公顷。

4)药食用真菌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呼中、呼玛、塔河、加区、图强局、阿木尔、漠河加大药食用真菌基地建设力度,试验推广灵芝、猪苓等药用真菌栽培技术,重点扶持农林科学院食用菌繁育中心,进行药食用真菌良种选育,培育适合我区的栽培菌种。年产药食用真菌10万公斤。

5)药用动物养殖基地建设工程

建立符合GAP要求的药用动物养殖生产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动物药材生产的产业化。

鹿业养殖。重点扶持新林、韩家园,按GAP标准基地要求,发展药用动物养殖业,规模达到1万头。借鉴其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引进优良品种,防止种群退化,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鹿的品质和产品质量。

林蛙养殖。以韩家园和十八站为重点区域,进行林蛙实验性养殖及产品开发,韩家园养殖规模200万只,十八站养殖规模300万只。

专题二:突出彰显“森林药材”本质属性

发展壮大我区药材产业,必须突出我区道地药材的特殊品质和高贵出身。我区森林覆盖率高,全区域内野生药材资源的本质在生态环境好,品质体现在野生,道地性依托的是森林环境。要全国范围内全产业产品依托森林环境的极其稀有,才保证了我区药材在市场上的高价位。把我区出产的药材定位为“森林药材”,在全国不可替代,不可复制。

在历史上看,在上世纪30年代以前的几千年间,药材都是同于森林或森林环境,全行业药材品质退化的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品种离开了森林或森林环境。

首先要建立一整套“森林药材”的理论体系。拟定系列研究课题,委托国内科研机构和知名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召开专门研讨、交流活动,进行成果鉴定。最后各项成果结集出版。

 

专题三:建设中药材GAP基地群

全面规范中药材种植,增加单位面积收益。通过低产田改造、宜农林地,突出品种适应性,每年编制种植指导计划。按照GAP标准规范投入品管理,确保我区有机、绿色品质。每年抽检药材种植地块(按每300亩为一单位),在生药材农残、重金属、有效成分含量,土壤安全指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依法处置。抽检计划年初下达,抽检费用由政府承担。

建设GAP检查员队伍。通过选拔、推荐、培训等方式,程序率先在国内建设一支业务精通、高度负责的GAP检查员队伍。强化日常监管和技术指导,确保大兴安岭森林药材的品质。

 

三、药材精深加工体系建设

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建设项目

中药材深加工链条长,综合开发利用潜力大,许多中药材既是药品,又是食品,还是化工原料。加强中药材综合开发利用途径、工艺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不断提高综合开发利用能力和水平,积极发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有机化工等相关产业。重点扶持北奇神药业、塔河超越、绿源蜂业有限公司、漠河五行健生物有限公司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提高保健品加工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形成兴安保健食品品牌。重点扶持韩局松涛鹿苑、新林兴安鹿业,以开发鹿茸、鹿鞭、鹿尾、鹿骨、鹿胎为主要原料的鹿产品保健食品产业,鼓励和支持其进行GAP认证工作,提高产品附加值。

2、天然植物药物提取企业建设项目

重点扶持林格贝公司天然植物药提取企业改扩建,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依托我区药材资源,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黑龙江省植物提取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以野生植物资源为原料,重点开发食品添加剂、高纯度天然色素、天然香料、抗炎、抗病毒、抗衰老中间体成分等。拓宽特色种质资源化工用途,提高药材医药中间体的应用。

3、药品生产龙头企业

以北奇神药业公司为主体开展新药研制、仿制、引进工作,不断研发创新,研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近期重点扶持北天源药业公司,建设1个符合GMP标准的饮片加工企业(车间),实现地产药材与市场对接,提高我区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在加区、松岭、塔河等地建设林下植物中成药厂,药品批准文号8个。依托省医药科研优势,构建药品中试、临床试验平台,融入省生物医药创新体系,打造兴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力争早日融资上市。

专题四:建设中药材生产加工体系

8-1.引导、扶持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努力实现药材不出区目标。我区药材优异特性要在终端产品上集中体现出高附加值。到2020年,全区生产加工能力要达到5000吨。规划5家以上各3000吨加工企业或2-36000吨以上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0亿元。

8-2.引导、扶持药品(成药)加工产业。壮大北奇神药业公司,实现产值5亿元。

8-3.引导、扶持保健食品、化妆品产业做大做强。规划期末,保健食品获批品种40个以上,壮大林格贝、五行健、超越蓝莓等存量企业,保健食品产值达6亿元。依托独有药材资源,促进“药妆”产品开发,实现我区化妆品零的突破,产值实现1亿元。

专题五:重点开发储量大、独有的药材资源

9-1.开发杜香系列产品。我区杜香储量巨大,近100万吨,人力可及就足以支撑任何规模的加工企业。一是要搞好基础性研究,依据成分、含量、功效等数据及同科属比较结果,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产品方向,以此为依据组织招商引资。在空气优化、药品、香料等领域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9-2.开发兴安杜鹃系列产品。该品种基础研究成果累累,市场需求较大。在保健食品(如润肺、止咳等防雾霾功效)开发上有巨大潜力。依据系统的研究报告组织推介招商。产业前景极其可观。

 

四、药材研发创新体系建设

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知名药品生产企业和地区内鄂药研究所,以新产品开发为切入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保健食品开发、天然植物药提取、中药饮片加工为主,引导扶持或引进资金建设13户生产保健类生活用品、中药美容护肤品、消杀用品的企业,产品品种达到20个,逐步向药品生产及其它领域过渡。

整合科技实力,健全研发体系。集成全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院和企业等多方面研究力量,建立健全支撑“兴安北药”产业化、现代化的中药研究开发体系。在农林科学院和大兴安岭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设立食品药品研发中心,增加科学实验设施设备,培养科学技术人才,逐步提高新产品研发能力。在综合考察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中药材生产GAP工程中心、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中药指纹图谱和质量标准研究中心、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天然药物引进和组培繁育中心、中药信息与市场研究中心。加强科研开发与种植、加工生产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提高科技研发和示范能力。

专题六:严格技术监管,建立大兴安岭药材检验检测标准体系

参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区生态、品种特性和优势,制定苛刻的在国内不可复制的检验检测标准,突出农残、重金属残留指标,彰显生态优势;强化土地、林地环境监测,确保先天优异,从根本上杜绝“药中药”问题。坚持在生药材检测,保证产中品质。实行收获前强制检验制度。

实行种苗准入制度。凡申请GAP认证的企业,对全部种苗进行检验。对我区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进行基因测序,与国家药材基因库(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对接,确认品系正宗之后大量繁育种苗。

五、药材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在加格达奇建设“中国寒温带中药材批发市场”, 建设仓储库房2万平方米,中药材存贮能力2000吨,交易大厅2000平方米,提供快捷的信息平台等;在漠河和塔河建立“中国寒温带中药材批发市场”批发经营部,建设仓储库房5000平方米,中药材存贮能力500吨,交易大厅500平方米,成为大兴安岭中药材产业对外批发和零售的窗口。由林业集团药材总公司统一管理,完善市场内各项基础设施,统一管理,保证质量,为各地药材客商搭建起一个交易平台,吸引内蒙古大兴安岭、黑河和齐齐哈尔等地产寒温带药材集中到我区来交易,构建成全国最大寒温带中药材专业交易中心。形成大兴安岭地区野生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片、保健食品的集散地。

建立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打破原有农林科技部门的界线,加强联合与合作,依托各级农林技术推广机构和中药行业协会、研究会,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多层次的农林科技服务组织,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加强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对病虫害灾情、市场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县区局科技推广机构,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实行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兴办科技示范场,加强科技服务等。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和兴办各类科技实体。加快发展中药技术市场,促进中药技术交易和推广应用。

专题七:建立大兴安岭森林药材追溯系统和认证机构

必须实现全区药材产品可追溯。在国家仓储物流追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分系统,按照区域、林业局、林场、林班、生产企业、品种、收获时间赋码。

建立区域性森林药材认证机构。成立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药材认证办公室(公司),负责本施业区内所产药材的认证。并颁发专用标识。与追溯体系一并成为我区药材品质的“护身符”。

 

专题八:建设药材大市场,完善独具特色的交易平台

我区绿色有机食品、药材等森林产品要建设一个多功能的交易平台。一是资源展示的功能。集中表现大兴安岭独有的森林环境和生态优势标本(活体、腊叶、液浸、实物)陈列。为交易提供丰满信息。最终发展为中药博物馆,为中医药宣传文化,开展科研提供一个基地。二是谈判交易功能,三是信息服务功能,四是检验检测功能,五是认证追溯功能。实现坚持传统、技术先进、交易便利、促进产业发展的目标。

专题九:建设区域性仓储基地

根据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国办发[2015]27号),发展中药材集中仓储意义重大,能解决农民散储变质和加工不规范问题。国家已制度相应规范。规划全区建设四处集中仓储基地,(加格达奇、辐射松岭、岭南;新森辐射呼中,塔河西部地区;漠河辐射阿木尔、图强、西林吉;呼玛辐射塔河东部)。

依托国家中药材仓储物流追溯系统,实现四个功能。一是价值收储,企业在产新季节收购初加工,检验合格后仓储,待价格合理时出售。二是为农户暂存。仓储条件好,管理严格,质量有保障,农户承担极小一部分费用或免费(政府给予补贴)。三是金融性仓储。企业收储药材进入全国追溯系统,享受金融性仓储政策,使地产药材能全数、及时当地售出,增加资金周转速度。四是为药品生产企业代储。仓储企业售出药材为购买方暂存,使整个产业链条更加活跃。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协调推进产业发展

我区药材产业发展工作要在行署野生药材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改、工信、科技、财政、农业、林业、资源、教育、卫生、药监、税务、工商及各县、林业局积极配合,研究解决野生药材保护与利用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全区药材产业发展的具体组织和协调工作。同时行署设立野生药材保护与利用中药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全区各级政府要站在改革与发展的高度,结合本地实际,把加快野生药材保护与利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制定发展规划与配套措施,落实目标责任,切实加强宏观引导和协调服务。行署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制定配套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二、加强政府引导,建设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科技贷款规模,对医药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发展医药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通过担保机制,吸引更多银行贷款,支持医药产业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开发投入,积极培育和引导风险资本市场的建立。加快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加大农村信贷支持中药种植和基地建设的力度。积极争取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我区野生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力度,争取省发改委、工信委在技改项目上给予支持;争取省科技厅在对中药新药研发、基础研究、工程技术中心等建设项目给予优先安排;争取省扶贫开发办、林业厅、农委在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等项目,在计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大兴安岭地区野生中药产业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强制度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

建立适合区情、县情的野生药材保护与利用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是中药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要通过制度创新,创建土地租赁转包、工商一体化、规范定单药业等多种有效的经营发展模式,引导企业改革,促进林权制改革,建立起紧密型的药企合作关系,将中药材小农分散、粗放组织管理转变适合我区经营思路的组织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的生产经营机制与组织形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特点,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产权转换力度,推动产权流动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通过分离重组、租赁、出售、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建立起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内引外联,吸引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制药企业兼并、改造现有的医药加工企业,推动股权多元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制定优惠政策,扩大药材产业招商引资

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加快我区野生中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河南宛西制药等大型制药企业落户我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促进全区野生中医药企业生产上规模,技术上档次,经营管理上水平。

要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促进药材产业发展。一是要围绕医药重大研究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升级、地道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药品专利申请与维持等重点领域,采取拨款补助、贷款贴息、地方配套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参与中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二是对从事中药材种植生产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享受土地使用等税费减免政策。促进药材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生产和重大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和省政府批准后,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待遇和政府扶持。四是鼓励省内、国内大企业与大兴安岭地区各县区、林业局建立多种合作关系,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转让先进技术,对外来投资药业生产企业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向当地转让技术,可持技术转让合同证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五、实施品牌战略,增强竞争力与内生动力

依托地区中药材资源优势,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种植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进程,打造商药品牌,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确立以黄芪、赤芍、防风、柴胡、白藓、草苁蓉、苍术、桔梗、北五味子、黄芩等“十大兴安名药”为主的地道商药品牌;加强地道药材地理标志保护或商标保护工作,形成商药知识产权;制定商药质量标准,统一标识,统一包装销售,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中药生产技术水平,争创精品名牌;加快GAP认证步伐,形成从药材种植到药品进入市场畅通无阻的绿色通道;充分发挥现有营销网络和营销人员作用,挖掘商药文化内涵,扩大品牌宣传,促进名牌商药的形成。

六、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提升

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必须加大实施人才战略的力度,加强大兴安岭地区中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培训。利用地区职业学院这一教育平台,与中医院大学合作,每年定期培训、定向培养专业人才,要加大创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形成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制定吸引人才的各种优惠政策。建立生活补助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问题等方面进行规定。对于特需、关键的人才,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企业要建立技术入股等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待遇水平,重视和鼓励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顺利转化,吸引人才到企业创业发展。企业要与省内外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优化人才结构。

七、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药材产业有序开发

认真组织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中药材栽培的质量管理;积极稳妥地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加强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对药材大中型批发市场和中小型初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质量监控。由医药、农牧、林业等部门联合制定天然野生药材采集管理办法,建立野生药材自然保护区,禁止乱采滥挖、禁止放牧和砍伐,保护重点药材资源和产区生态环境,严格实行有计划采集,逐步实现珍稀中药材资源的永续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八、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药商发展环境

地区中药材生产的技术推广体系目前还很不健全。各级农林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理顺归口管理渠道,转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各级农林技术推广单位要借助项目的带动,促进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养。可以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工作扎实认真,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到相关大学短期学习深造,系统学习中药材新的栽培管理模式,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措施,了解药材新的市场动向,以便更好地指导药材生产,为乡村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地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还应积极组织药材展销会、展览会,并借助“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哈洽会”,积极参加全国各种展会、展评的机会,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促进销售。企业要强化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销售网络建设,加强运输、销售、售后各环节的服务,用热情、快捷、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监督举报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主办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承办
备案序号:黑ICP备0500532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2327000040

黑公网安备 23272202000013号